【第一财经】如何猜到碗中的硬币新闻热点【今日新闻】

03-15 21阅读
【第一财经】如何猜到碗中的硬币新闻热点【今日新闻】关注联系一下,了解更多;方便快捷 、反应灵敏 、操作简单、一置好平,自动设备,体积小、不限任何场地 、

操作技巧

1、操作简单 ,容易上手;2、效果必胜 ,一键必赢;3 、轻松取胜教程必备,快捷又方便

【第一财经】如何猜到碗中的硬币新闻热点【今日新闻】
2、界面简单,没有任何广告弹出 ,只有一个编辑框 。

3、没有风险,里面的手机黑科技,一键就能快速透明 。

4 、上手简单 ,内置详细流程视频教学,新手小白可以快速上手。

5、体积小,不占用任何手机内存 ,运行流畅。

扑克(英文:Poker),代指两种含义:一是指纸牌(playing cards);二是泛指以用纸牌这种游戏道具来玩的游戏,称为扑克游戏 ,如德州扑克 。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牌,其中52张是正牌,另2张是副牌(大王和小王)。 52张正牌又均分为13张一组 ,并以黑桃、红桃 、梅花、方块四种花色表示各组 ,每组花色的牌包括从1-10(1通常表示为A)以及J、Q 、K标示的13张牌,玩法千变万化,多种玩法 ,如比较典型的玩法斗地主。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左雨晴)听课 、记笔记、答题……本应是获取知识的场景,如今却成为诈骗老年人的温床 。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机构擦边“老年教育 ”概念 ,通过“免费体验 ”“名师授课”等噱头吸引老年人,实则变相高价卖课,或干脆将课堂变为保健品推销场 ,将求知学艺的老年人引入一个又一个消费陷阱。

0元体验变高价推销课程

“一开始是免费课程,结果刚上了几次,老师就开始推销上千元的课程。”56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此前站桩、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术火爆时,他曾在网上某学堂的直播间报名了老年站桩课程,没想到后续却一直被推销购买付费课程 。

“老师称精华班限时秒杀价是1980元 ,封班后再报名就要恢复到平台价3980元 ,一直不断催促我交钱报名。 ”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上课仅3天后,助教老师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推销高价课程。为促使李先生购课 ,对方不断以“名额有限”“最后期限”“不要生病拖累孩子 ”等话术制造焦虑,并早晚问候,发送各种学员的练习感受 ,暗示练习站桩可缓解哮喘等各类病症,甚至“比吃药好多了” 。

此外,推销课程定价也飘忽不定。随着时间推移 ,助教口中的课程价格从一开始的1980元变为1080元,并附赠各类价值上千元的其他课程。

记者注意到,该学堂属于上市公司“量子之歌” ,该公司旗下开设多个“学堂 ”机构,专注中老年教育 。然而某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有上千条关于其各类学堂的投诉 ,多集中在退款难 、课程价格虚高、承诺课程未兑现、诱导开通花呗买课等问题 。

此外 ,由于不少机构采取短视频平台引流到微信群,最终导向封闭性和隐蔽性更强的私域直播,加大了监管难度。

上课卖保健品课堂沦为推销场

除推销高价付费课程外 ,一些商家还将自己包装成“老年大学” 、“艾灸馆”、“农业特产超市 ”、“XX优选” 、“XX社区”等看似正规的机构,先通过免费送鸡蛋等方式诱骗老年人上课,骗取信任后再推销高价保健品、治疗仪等 ,将表面上的课堂变成了推销场。

在北京某医院对面,一家“田园志功能农业超市 ”看起来很不起眼,出入者老年人居多 ,店内货架上摆放着各类普通农产品 。很难想象,这家超市的隔间会有很多老年人聚集听课,购买高价推销品。

卓女士向中新网记者表示 ,自己的父母就在田园志超市每天上课打卡,高价购买推销品。“超市宣传他们的富硒产品都是供给‘首长级别’的人,普通老百姓买不到 。 ”

在她向记者展示的听课笔记中 ,写有硒对癌症、心脑血管 、糖尿病等疾病的作用介绍 ,并称“硒是病毒克星”“得癌一定缺硒”“每天最少要补60克硒 ”等等。

她告诉记者,自己父母第一次在这里高价买推销品是2024年9月,300g/盒的富硒谷物复合强化营养粉售价800多元 ,父母两人一下就花了3万。“之后不用去超市线下听课了,改成微信、直播听课,但这些产品一直买到了现在 。”

另一名受访者何女士向记者表示 ,自家老人同样在一家名为“硒品优选拼团”(曾用名“硒谷公社 ”)的商家听课并购买含硒产品,单次消费就高达十万元。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向记者表示,从卓女士提供的营养粉包装来看 ,其父母购买的富硒产品既不是保健食品,也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只是普通食品 ,更不能违规宣传它有治病效果。

“硒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但不等于能治好疾病 。而且它对人体来说安全范围比较窄,成年人每日硒的安全摄入量为60~400微克 ,超出安全摄入量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违法情节隐蔽性高老年群体维权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这些机构套路繁多,老年人辨识能力较弱,且心理上更易受商家引导 ,一旦掉入消费陷阱,很难维护自身权益。

“他们对年轻人有防备心,店里只放一些普通农产品 ,每天早七点到八点业务员会发链接给老人听课,每天密码不一样,没人邀请不知道密码进不去 ,并且能现金交易的绝不转账 。”何女士向记者表示 。

卓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也拨打过12315进行投诉,但由于其产品本身为合格产品 、具有检测报告 ,商家又称宣传的是硒的功效,否认宣传产品可治病,因此当地市场监管局介入后也只能协调退款 ,店家后续照常上课。“这些高价推销品并没有摆在货架上售卖 ,且没有明码标价。他们专挑老年人贩卖焦虑,有的老年人讳疾忌医,更喜欢通过食补 、偏方来治病 。 ”

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孟健向记者表示 ,由于各种良莠不齐的机构将推销保健品甚至金融衍生品披上了教育的外衣,其违法情节具有一定隐蔽性。

“推销高价课程方面,目前直接针对老年教育机构的法律规定较少 ,通常要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适用。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内的老年培训机构出台了相应的规章或文件,但其法律效力位阶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地域适用性 ,无法适用于全国或整个老年教育行业 。”他说。

近期,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加强对“养生直播”违规外部链接治理。若外部链接中的直播内容涉及违规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信息 ,微信端会限制链接访问,同时平台会结合用户投诉证据加大对此类违规账号的处罚力度 。

老年课堂本应是“老有所学 ”,却在利益驱动下沦为“坑老”重灾区。治理这一乱象 ,不仅要完善监管 、扩大优质供给 ,更应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识别消费陷阱,真正托起“最美夕阳红”。(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唯一号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